中国铁矿石贸易定价模式新选择:基差定价
来源:鑫鼎盛期货呼和浩特市营业部转自华尔街见闻 时间:2014-07-25 浏览:2618次
中国铁矿石现货有了新的贸易定价模式:基差定价。(更多全球财经资讯,请加微信号:wallstreetcn)
7月23日,日照钢铁集团与永安资本、中信寰球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在山东日照签订了国内首单铁矿石基差贸易合同。此次贸易合同以铁矿石期货1409合约作为基准价,并设置一定的升帖水标准,双方约定的期限为一个月以内。
基差定价是指买卖双方签订购销合同时,暂不确定固定价格,而是按指定交易所的期货价格锁定基差,由买方在装运前选择某一时点的期货价格作为最终交易价格。基差贸易是国际大宗原材料市场领域比较普遍的贸易形式,国内在有色、大豆等行业已普遍运用,业内一般也称之为“点价”。
铁矿石国际贸易目前通用的是指数定价。而钢厂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铁矿石价格波动,因铁矿石价格占成本的70%左右。
路透社援引永安期货副总经理石春生的观点称:
基差定价相当于钢厂、贸易商把价格波动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而期货市场相对公允……这完善了黑色金属产业链的定价模式,虽然取代不了现在普遍采用的一口价、月均价、指数定价等方法。
基差定价利用期货市场价格来固定现货交易价格,可以将价格波动风险从现货市场转移至期货市场。按照国内有色金属市场的通常做法,贸易商通常在期货合约确定后,同时在期货市场建立套期保值仓位,待转售货物时再将期货平仓。
如此一来,现货价格波动可能给贸易商造成的损失就可以实现对冲,而且,若基差向有利方向发展,贸易商的套保仓位还可能获得一定盈利。
此外,商品的定价权由上游卖方一口定价转给了下游买方,因此买卖双方都拥有参与定价的自主权。大连商品交易所新闻稿指出,由于国际黑色金属领域尚未有权威的期货价格,因此,基于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价格的基差贸易有利于提高中国在该领域的定价能力。
考虑到国内铁矿石期货的参与面仅为国内企业,并用人民币计价和交割。因此,即使基差定价模式成功运行,短期内也不大可能推广到国际铁矿石贸易中。
就国内当前市场来看,作为钢铁市场主力的国有企业短期内也不太可能选择基差定价。联合金属网铁矿石分析师杜亚楠认为:
因为决策流程等问题,现在参与期货市场的央企国企的比例并不高,...这个方法肯定是(让钢厂和贸易商)多了一个选择,但目前看基差定价模式还不大可能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