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非法证券期货专栏

您的位置:首页--投资者教育--防范非法证券期货专栏

私募投资基金风险警示(三)揭秘私募机构“猝死”之谜

来源:福建监管局    时间:2015-01-16    浏览:3583次

私募投资基金风险警示(三)揭秘私募机构“猝死”之谜

  从最乐观的“5000点不是梦”,再到最悲观的中级反弹。如今牛市来临的猜想几乎成全市场的共识,不过,牛市前端,仍有近三成多私募机构已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细究私募机构“猝死”原因,无不外乎三个因素,公司管控混乱股东内讧、生不逢时高点建仓、内幕交易被处罚。

  三成私募机构活不过五年

  去年以来,结构化的牛市不断给市场加温,私募更是趁势大力发行新产品。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统计,今年以来已成立1126只阳光私募新品,本周共成立26只阳光私募新品,其中以结构化产品为主,占16只,另外10只非结构化产品,所有新成立产品均为股票策略。

  不过,牛市前端,仍有不少私募倒在黎明之前。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06只产品清算。而将时间维度拉长,更是有为数不少的阳光私募机构不仅产品清盘,更是彻底从私募行业销声匿迹。

  据格上理财统计,截至2014年8月30日,在发行过公开产品的1132家阳光私募管理人中,已经有357家私募机构停止运作,存活率为68.46%。整个阳光私募行业的平均存续时长仅为5.44年,而提前落幕的这些私募机构的平均存续时长仅为4.32年。从规模来看,95%以上的私募管理规模低于1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低于5亿元。

  如果以地区分布来看,上海占比最高:北上广深四地中,上海停止运作私募数量的占比高达31.40%。其他地区中,富庶的江浙地区私募停止运作数量最多,占其他地区总量的32.29%,占总数量近10%。不过,格上理财研究中心张彦认为,由于统计的数据中,仅考虑发行公开产品的私募,深广地区以单账户、专户等形式开展业务的私募,由于数据不公开,未纳入统计,而此类私募机构停止运作并不在少数。

  若以派系看,民间派私募机构停止运作比例最高,占比39.07%,券商派私募机构占比为29.8%,其他金融机构出身的私募机构占比22.52%,而出身公募派系的私募机构占比最少,为8.61%。

  猝死原因之一:公司管控混乱

  今年4月,2013年私募业绩冠军创势翔内部矛盾浮出水面,并迅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深圳创势翔股东黄平与章亚东、张铲棣两方相互指责,内容涉及产品管理权和对方谋图非法利益。由于双方都仅提供了相对有限的材料,至今这场由内讧引发的“恩怨剧”仍有诸多难以辨清之处。争斗的最终结果却是,深圳创势翔的两派股东从此分道扬镳,旗下产品清盘,黄平继续经营广州创势翔,而章亚东、张铲棣这一方则另立炉灶。

  更早的时候,2010年私募冠军常士杉,其管理的世通1号当年以96.16%的收益率获私募冠军。但随后一年衰运接踵而至,一边是公司内讧,公司股东争斗不止,一边是产品业绩极其惨烈,旗下3只产品最终在2012年被迫清盘。

  事实上,尽管投研能力是私募机构成功的必要因素,但是却不是充分因素,清晰而理性的发展规划、严谨而系统的投研体系、高效而规范的管理机制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前述数据中,民间派私募机构停止运作比例最高的原因即在于此。对此张彦认为,虽然民间派私募投资手法十分生猛,偏好重仓+题材式投资,业绩可能在公司发展初期排名靠前,但由于市场适应性较差,并多为单打独斗,一般不具备公司管理能力,导致其在规模扩张、团队人员扩充后,同时面临投资及管理双重难题。

  相比而言,公募派私募机构成活率最高,主要源于其团队人员多接受过较系统的训练,市场适应性相对较强,并熟知公募基金成熟的公司投研及管理体系,在管理公司、培养团队、产品线建设等方面具备先行优势。

  猝死原因之二:内幕交易是“致命鹤顶红”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私募机构最终倒下的原因却在“内幕交易”,这部分出于做好业绩的初衷,但是却最终触犯了监管红线,直至东窗事发。

  今年年初,监管部门分别对深圳财富成长投资有限公司、财富成长总经理唐雪来进行处罚。唐雪来管理产品曾是2009年阳光私募榜眼,彼时唐雪来凭借156.66%的傲人业绩一举成名,此后2010年6月唐雪来离开新价值创立深圳财富成长投资有限公司,并先后发行多只阳光私募产品。

  2011年2月,天音控股证代肖猛向唐雪来泄露天音通信与苹果公司签订协议销售苹果产品事项。随后唐雪来旗下6只信托产品中的4个账户合计买入天音控股196.56万股。有分析称,正是此举使得唐雪来遭到来自监管部门的巨大压力,导致其产品业绩不理想,例如其业绩最好的第一只产品财富成长1期,2011年跌幅20.12%,2012年跌幅11.93%,截至2013年7月12日,该产品净值为0.8189元。并最终在2013年6月全数清盘,随后公司解散。

  有同样遭遇的还有上海紫石投资董事长张超。2011年,A股呈现单边下跌走势,整体跌幅为21.68%,而阳光私募基金“紫石一期”以全年35.98%的高收益率占据结构化产品业绩头名位置,不过2012年3月张超即因内幕交易开始被监控。据媒体报道,在西藏发展买矿的过程当中,有人将相关信息透露给张超,张超介入之后,又有一家机构资金介入拉升,而西藏发展正是当年最牛的股票之一。

  “内幕交易看起来是很美,事后却令人后怕,虽然依靠内幕交易能有机会把业绩做上去,但是却要为此冒巨大的风险,尤其是现在监管力度前所未有加强的背景。”深圳一公转私的私募人士说,为了规避风险,现在凡是跟上市公司相关人士有通话记录的都坚决不买。

  猝死原因之三:生不逢时全盘皆输

  与前述因素不同,不少阳光私募倒下的原因却只能归咎于建仓节点不佳,这也是过去多年阳光私募机构倒下的最主要因素。

  据格上理财统计,停止运作的私募机构成立时点最多集中在2009年小牛市,其次便为2006-2007年大牛市。再如2011年成立、已停止运作的私募机构,在数量上位列历年第三。张彦认为,主要源于这些私募机构在不断下行的行情中,逐渐磨损了隐忍的毅力,奢望可以豪赌翻身,终在不断受挫中,将投资者信任损失殆尽,苦命终结。

  比如,2011年底,原嘉实基金经理王贵文执掌的隆圣投资将其旗下的四只产品全数清盘。在投奔私募之前,王贵文曾是公募基金大名鼎鼎的明星基金经理,担任嘉实基金总经理助理,掌舵嘉实主题精选。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王贵文掌舵的嘉实主题精选期间基金净值增长175.9%,在同期同类基金中排名第七。不过,王贵文“私奔”的时间点确实糟糕透顶,2007年底到2008年初,其时指数正处于熊来临之前的6000点。其后的四年,尽管王贵文拼尽全力,无奈四只产品仍最终处在亏损30%的困境。

  此前,王贵文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之所以选择离开,是“实在不想再受股市的煎熬了,建仓的点位不好,刚好是2007年的6000点上下,熊市突如其来,而且持续的时间又这么长,想要解套遥遥无期,于是选择了转身”。在隐退前,王贵文曾告诉一位持有人“以后再也不会做二级市场了,此次别过,今世不再来”。

  通过对停止运作的私募公司进行分析,格上理财发现,95%以上的私募管理规模低于1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低于5亿元。据格上理财统计,被市场广为认可的私募机构管理资产规模多在30亿元以上,稳健的业绩与适合的高规模,使这些大私募投资更加从容,形成规模与业绩的良性循环。

  而按照目前阳光私募的盈利模式,其实就是“公司利润=规模*收益”,在行情好的时候趁势壮大规模,不过行情好的时候,又恰恰不是入场的最佳时间点。

  不过这似乎是难以破除的悖论。“行情好的时候,发产品就是比行情差的时候容易,比如2012年底,我想发一只5000万元的产品,到了最后才募集不到2000万元,但是最近我同样发5000万元的产品,却一下子募集了两亿多元。”深圳一阳光私募人士说。

<< 返回

监控中心 | 人才招聘 | 法律申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3-2014  鑫鼎盛期货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福州市台江区曙光支路128号福州农商银行总部大楼地上15层01、02半单元  电话:0591-38113228  传 真:0591-38113200
报单电话:0591-38113219     0591-38113225

工信部网站

闽ICP备15023672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