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教育
防范非法证券期货专栏
您的位置:首页--投资者教育--防范非法证券期货专栏【新书连载】《期海导航-期货投资常识》(一)
来源:转 中期协发布 时间:2015-03-04 浏览:3787次
【新书连载】《期海导航-期货投资常识》(一)
期货市场的前世今生
【摘要】期货市场的历史并不长,从诞生至今不过一百多年,然而,这一金融工具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今期货市场中,主要的交易方式为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在国际上,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和主要金融产品都已推出了对应的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而且,其交易量通常都是几倍甚至几十倍于同品种现货交易量。本章旨在让大家知晓期货市场是如何产生、壮大的,并对目前国内外期货市场的现状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CBOT解决了农产品交易大问题
19世纪30年代末,芝加哥还只是一个拥有几千人的小城市,但是由于地处美国的粮仓——五大湖地区,成为全美最大的谷物集散地。农产品生产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在农产品的收获季节,供大于求的局面往往导致价格大幅度下跌,农场主被迫降低价格销售,甚至大幅降价后仍然卖不掉;而在青黄不接时期,由于供给短缺,农产品价格又会大幅上涨。再加上当时交通不便,不能在空间上缓解地区供求矛盾;仓库稀缺,不能在时间上缓解不同时期的供求矛盾;信息传播条件有限(当时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机,连电话还没发明),交易商的信息搜索成本非常大。种种不利条件更加剧了价格波动的幅度。剧烈的价格波动风险使所有农场主、农产品贸易商、加工商都感到头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848年,82位商人(农场主、农产品贸易商和加工商)自动发起设立芝加哥谷物交易所,即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CBOT)的前身。芝加哥谷物交易所成立之初,主要是改进运输和储存条件,同时为会员提供价格信息等服务。1851年交易所开始引进现货远期合约交易。
所谓现货远期合约交易,就是买卖双方约定在将来进行钱货交割的交易行为。如果钱货交割发生在现在,那就是现货交易;如果交割时间在将来,那就是远期交易。
现货交易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普遍的交易方式,其特点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生产力低下、交易规模不大的时代,现货交易完全能够满足交易需求。但当交易规模越来越大时,这种交易方式的不方便之处就越来越突出。
现货远期交易方式的特点是买卖双方先就远期交易进行一对一的谈判,订立一份在未来进行钱货交割的合同。远期合同交易具有的优点是:买卖双方可以灵活地根据自身的需要签订合同,同时利用预签的合同安排生产。由于价格提前敲定,等于锁定了买卖价格,即使今后市场价格出现不利于自己的波动也不用担心。芝加哥交易所的交易规模也因此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但在实际运作中,芝加哥交易所也出现了种种令人烦恼的事情。
最大的烦恼是经常会出现交易商违约事件。比如,当初合同规定半年后的交割价格,半年后价格上升很多,卖方觉得亏了,有意违约的情况经常会发生;反之,如果价格下跌很多,买方也会产生有意违约的愿望。
交割时产生的纠纷也令人头疼,原因可以说不一而足,比如货物的质量、交付时间、数量损益等等,或者是买方拖欠货款或故意找茬。如果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对一些具体问题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一旦在后来涉及,也会引起纠纷。
还有一个问题也十分突出,那就是合同转让非常不容易。买卖双方中一方因为情况发生变化,不想执行原合同,如果合同可以转让,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但由于远期合同的具体条款是一对一谈判而定的,对其他人不一定适合,合同转让的难度无疑就增加了。
面对这些烦恼,交易所经过多年探索,终于在1865年推出标准化合约,以取代原有的现货远期合约。同年,又推出履约保证金制度。所谓标准化合约是指合同的内容标准化,比如每张合约代表多少货物、货物的质量标准、交割时间、交割地点等都有交易所事先明确规定。显然,这对于减少纠纷、方便合约转让具有重大作用。而保证金制度使交易所掌握了制裁违约者的武器,有力地抑制了交易者的违约行为。
标准化合约的诞生,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及其基本交易原则已在芝加哥交易所内萌芽。
1882年,交易所开始允许交易者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方便投机者进行交易,使交易的流动性大大提高。1883年,交易所又成立了结算协会。结算体系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终于成形。1925年,芝加哥交易所结算公司成立,规定所有在交易所内达成的交易都必须在结算公司进行结算,进一步规范期货交易行为,推动期货交易的完善与发展。
CBOT成功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农产品交易商们的难题,交易日趋繁荣。在CBOT成功的启示下,美国各地掀起了举办农产品期货交易所的热潮。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纽约市咖啡交易所、堪萨斯期货交易所、中美洲商品交易所、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纽约棉花交易所、纽约商品交易所等先后在19世纪下半叶成立。而且,这种方式又进一步扩散到了世界各地。期货交易的普及,也使期货交易的作用和功能逐渐被人们所认知。
金属期货的产生和崛起
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国力迅速上升。1860年英国制造业占世界经济总量高达19.9%,成为世界经济史上第一个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国家。制造业的高度发达,使其对各种工业原料有着庞大的需求量。大量的金属原料来自南美、非洲和远东地区。在当时的条件下,穿越大洋运输铜和锡有很大的风险:一些货物可能会误期到达,还有一些可能根本不会到达。“未来到货”市场的兴起,使商人们着眼于预约价格,而预约价格的得出则来自于商人们对可能的到货期和届时用户需求的判断与估计。
1876年12月,伦敦金属交易所有限公司作为最初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正式成立。尽管当时还没有正式的标准合约,但已经确定以智利铜棒、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锡分别作为铜和锡的基准级别,并以3个月作为远期合同的交货期(从圣地亚哥和新加坡到英国的航行时间大约为3个月)。1899年,铜和锡的交易开始采用现在交易的方式,即分上、下午两场,每场又分为两轮交易。由于交易所禁止在正式交易时间结束后继续场内交易,而正式交易的时间又太短,满足不了交易商们的需求,于是一些商人便在正式交易时间结束后跑到大楼外面的街上去继续进行交易,而在街上交易的喧嚷声又引起警方的干预。交易所随后便允许交易商们在正式交易时间结束后,继续在场内进行非正式的交易,而由此引出的“场外交易”(Kerb Dealing)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直到现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依然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金属交易所。该交易所上市的品种有铜、锡、铅、锌、铝、镍、白银等。大家还应知道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金属交易所在2012年被我国的香港交易所收购。
美国的金属期货交易起步晚于英国,具有代表性的是成立于1933年的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该交易所目前上市的金属品种有黄金、白银、铜、铝等。1974年该交易所上市的黄金期货,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影响。
能源期货的诞生和繁盛
能源期货的产生也是由价格波动的放大导致的。1973年以前,尽管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石油供应很大部分来自中东地区,但由于第三世界产油国的政治经济力量都比较弱小,国际油价实际上是控制在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手中。当时,以固定价格为主的长期合同一签就是若干年。油价几乎没有短期变化,国际石油市场一直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
1973年,中东产油国政府从各大石油公司手中将石油开采、销售权收归国有。当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油价猛然上涨了2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34美元,导致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出现。
两次石油危机,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石油等能源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在此背景下,石油等能源期货产生。1974年,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在年轻主席迈克尔·马克(Michel Mark)的领导下,尝试推出了交割地为鹿特丹的燃油期货。1978年,NYMEX又推出以纽约港为基准的二号取暖用油,由此决定了美国北部,后来逐渐发展到海湾地区的石油产品的价格。
尽管能源期货交易产生较晚,但在商品期货中呈现出后来居上的态势。美国期货工业协会(FIA)的统计数字表明,2013年全球各类商品期货中,能源期货的交易量超过农产品期货和金属期货。目前,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能源产品交易所有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成立于1981年4月)。NYMEX的上市品种有布伦特原油、轻质原油、燃料油、天然气、无铅汽油、瓦斯油等,IPE的上市品种有布伦特原油、天然气和燃气油(Gasoil)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