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教育
保障金融权益,筑牢安全防线——防范非法证券期货活动指南
来源:鑫鼎盛期货 时间:2025-03-12 浏览:98次
2025年“3·15”投资者保护教育宣传专项活动以“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为口号,聚焦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核心目标。近年来,非法证券期货活动频发,尤其是非法荐股、场外配资等行为,严重侵害投资者利益。作为投资者教育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深入剖析非法金融活动的特征、危害及防范措施,帮助投资者提升风险意识,守护自身权益。
一、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的常见形式及特征
非法荐股
不法分子通过微信群、直播平台、短视频等渠道,以“专家指导”“内幕消息”“稳赚不赔”为噱头,诱导投资者加入付费群或购买荐股服务。其典型特征包括:承诺高额回报,回避风险提示;
虚构历史业绩,伪造交易记录;
要求投资者向个人账户转账,逃避正规交易渠道。
场外配资
场外配资平台以“杠杆炒股”“低门槛高收益”为诱饵,吸引投资者参与高风险的杠杆交易。其风险主要体现在:资金账户不受监管,存在卷款跑路风险;
杠杆比例过高,加剧市场波动风险;
合同条款模糊,投资者维权困难。
假冒金融机构
不法分子伪造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或期货公司的资质,通过虚假APP、钓鱼网站等渠道骗取投资者资金。识别此类骗局的关键在于:核实机构资质(可通过中国证监会官网查询);
警惕高收益承诺;
拒绝非官方支付渠道。
二、重点人群防范提示
老年投资者
老年人因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容易轻信“保本理财”“养老投资”等虚假宣传。建议:子女协助核实投资渠道;
优先选择正规金融机构产品;
不轻易透露个人身份及账户信息。
年轻投资者
年轻人热衷互联网投资,但对风险认知不足,易被“快速致富”吸引。建议:学习基础金融知识,树立理性投资观念;
使用官方认证的交易软件;
警惕社交平台上的“投资导师”。
三、投资者自我保护指南
增强风险意识
牢记“高收益伴随高风险”,拒绝不切实际的收益承诺;
定期关注监管部门发布的典型案例和风险提示。
选择正规渠道
通过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持牌机构参与投资;
下载APP前核对官方下载链接,避免点击不明来源的二维码。
保留证据,依法维权
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
发现被骗后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向证监会12386热线举报。
四、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非法荐股团伙被查处
2024年,某团伙通过直播平台诱导投资者缴纳“会员费”,承诺提供涨停板股票信息。经查,其推荐的股票多为虚假信息,涉案金额超千万元。最终,该团伙因涉嫌诈骗被警方立案侦查。
案例2:场外配资平台暴雷
某配资平台以“10倍杠杆”吸引投资者,后因市场波动导致穿仓,投资者本金血本无归。平台负责人卷款潜逃,投资者维权无门。